-
1~1.5歲孩子的身長增長
男童:1歲時,身長平均為76.1厘米,大于81.5厘米為過高,小于70.7厘米為過矮。1歲3個月時,身長平均為79.4厘米,大于85.1厘米為過高,小于73.7厘米為過矮。1歲6個月時,身長平均為82.4厘米,大于88.5厘米為過高,小于76.3厘米為過矮。
標簽:身長增長,類別:發(fā)育狀況
-
乳牙遲萌比乳牙早萌的發(fā)生率高
盡管小兒出牙有早有晚,但出牙時間也不能太遲。若孩子已有1周歲還沒有長出1顆乳牙,醫(yī)學上就稱之為乳牙遲萌。相對來說,乳牙遲萌要比乳牙早萌的發(fā)生率高。
標簽:乳牙遲萌,類別:發(fā)育狀況
-
寶寶開始出磨牙(“板牙”)
乳牙分為切牙、尖牙(犬牙)、磨牙3類,最先長出的磨牙咬合面多呈長方形,醫(yī)學上稱為第1乳磨牙,俗稱“板牙”。第1乳磨牙上下、左右共有4顆,一般在小兒1歲到1.5歲之間長出,也有少數小孩在生后10個月就已長出了第一顆磨牙。
標簽:磨牙,類別:發(fā)育狀況
-
預防乳牙齲齒,注意清潔牙齒
這個年齡的孩子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模仿能力強,當父母和周圍的小朋友刷牙時,他們很樂意學著做,對于這種好奇心要注意保護。
標簽:乳牙齲齒,類別:易患疾病
-
直立行走—邁開人生第一步
讓一歲左右的寶寶學會走路首先要培養(yǎng)他對走路的興趣
標簽:直立行走,類別:發(fā)育狀況
-
大運動(七、八):跑、跳
一歲三個月的寶寶基本學會了跑,跑的動作可以訓練寶寶的下肢力量、身體平衡性和身體的靈活性。
標簽:跑跳,類別:發(fā)育狀況
-
寶寶走不好媽媽應加強注意
正常情況下,1到1歲半的寶寶開始學習走步并能獨立行走。倘若您的孩子此時仍不能站立,或行走經常摔跤、出現行走異常,則說明可能隱藏著某種疾患,這就需要年輕的媽媽們掌握一定的科普知識,善于觀察幼兒的步態(tài)變化,了解孩子出現的新問題,以便及時發(fā)現,及時得到治療。
標簽:學步,類別:發(fā)育狀況
-
寶寶的生長發(fā)育與鈣的補充
如果寶寶出現了各種缺鈣的癥狀,但經過檢測后又不是非常嚴重的情況,我們建議您用食補的方法為寶寶補鈣。
標簽:鈣的補充,類別:發(fā)育狀況
-
乳牙何時萌出?
“我的寶寶已13個月了,經常玩耍不休息(睡覺),至今還未出牙,不知是什么原因?”
標簽:乳牙,類別:發(fā)育狀況
-
13--15個月寶寶成長的喜悅
寶寶學會走路了,這真是一件喜事!也許你還沒有來得及松一口氣,就會被這個開始“獨立自主”的小大人的一系列嶄新的表現而驚訝。
標簽:13--15個月,類別:發(fā)育狀況
標簽大雜燴
文章 孕婦 飲食營養(yǎng) 飲食 懷孕 早期教育 教育 胎兒 生長發(fā)育 游戲 親子互動 胎教 語言行為 營養(yǎng) 性格 多動癥 早期發(fā)育 家庭教育 寶寶 早期開發(fā) 健康 孩子 親子游戲 孕期 理財 嬰兒心理 幼兒園 父母 安全 智商 家庭 母乳喂養(yǎng) 兒童教育 育兒書籍 喂養(yǎng) 孤獨癥 運動 心理健康 幼兒教育 感知覺 智力開發(fā) 疾病 生育 幼兒 興趣 發(fā)育 接種 自我保護 護理 肢體行為 智力 睡眠 性愛 胎兒發(fā)育 交往 情緒 父子關系 性教育 個性 育兒 健康護理 兒童健康 玩具 腹瀉 親子教育 注意事項 分娩 優(yōu)生 感冒 疫苗 學習障礙 嬰兒發(fā)育 肌膚護理 胎教方法 妊娠 好奇心 習慣 母乳 性生活 發(fā)熱 母子關系